<menuitem id="ujwzr"><rt id="ujwzr"></rt></menuitem>
<dfn id="ujwzr"><i id="ujwzr"></i></dfn>
  • <menuitem id="ujwzr"><i id="ujwzr"><em id="ujwzr"></em></i></menuitem>
    <menu id="ujwzr"><tt id="ujwzr"><tfoot id="ujwzr"></tfoot></tt></menu>
    <menu id="ujwzr"><rp id="ujwzr"><dd id="ujwzr"></dd></rp></menu>
      <samp id="ujwzr"><i id="ujwzr"></i></samp>
      <menuitem id="ujwzr"><rt id="ujwzr"><em id="ujwzr"></em></rt></menuitem>
      <menuitem id="ujwzr"></menuitem>
      <menuitem id="ujwzr"><i id="ujwzr"><nobr id="ujwzr"></nobr></i></menuitem>
      <sup id="ujwzr"></sup>
      加入收藏 在線留言 聯系我們
      關注微信
      手機掃一掃 立刻聯系商家
      全國服務熱線18030129916
      公司新聞
      把握四大趨勢,構建新型電力系統(上)
      發布時間: 2024-02-29 09:04 更新時間: 2024-12-15 13:30
      觀看把握四大趨勢,構建新型電力系統(上)視頻

      清潔低碳,以新能源為主體是核心

       

      目前,我國的電力生產仍以煤電為主。2020年,我國全口徑煤電發電量4.63 萬億千瓦時,占全口徑發電總量的比重為60.8%。新能源裝機比重約26%,發電量占比僅11.2%。

       

      隨著我國碳達峰、碳中和進程的推進,以風電、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裝機量、發電量將逐步增加,我國電力清潔化程度也將大幅度提升。而在這個進程中,新能源的發電成本與發展布局將成為影響其發展的關鍵因素。

       

      數據來源: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委能源研究所

      《新能源發電政策和市場發展展望》

       

      01

      新能源發電成本快速下降

       

      經濟性是新能源大規模發展的先決條件。隨著技術進步和規模化發展,以光伏、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發電 LCOE正在逐年下降。目前中國的集中式光伏和陸上風電的LCOE已經低于超超臨界煤電,新能源+儲能電源形式的 LCOE可能在2030年低于化石能源。

       

      數據來源:Wood Mackenzie Battle for the future 2021: Asia Pacific power and renewables competitiveness report  Analysis of power technology and generation cost trends (LCOE)
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02

      集中式與分布式并重

       

      “三北”地區是我國風能、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地區,而我國的負荷中心則集中于中東部地區,負荷中心與資源中心逆向分布的地域特征,是制約我國新能源發展的主要矛盾。為解決這個矛盾,需要從多方面著手:

       

    • 多能互補的大基地。由于新能源發電存在明顯的波動性和間歇性特點,特高壓線路全部輸送新能源電力難以實現。我國“十四五”規劃中指出,“要建設一批多能互補清潔能源基地”,通過搭配一定比例的可調節電源,如火電、水電等,實現多能互補,促進新能源消納。

    • 特高壓輸電。2020 年,22 條特高壓線路年輸送電量 5318 億 kWh,其中可再生能源電量 2441 億 kWh,同比提高 3.8%,可再生能源電量占全部輸送電量的 45.9%。打通了資源優勢與經濟優勢的轉換通道,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負荷中心與資源中心的不平衡性。

    • 分布式新能源。分布式能源具有布置靈活、能源利用效率高等優勢。理論上,發展接近負荷中心的分布式新能源經濟性優,是除特高壓工程和多能互補大基地方式外,有效解決逆向分布矛盾的另一種重要方法。

    •  

      “我國東部地區城市應優先開發和使用‘身邊來’的能源,同時再加上西電東送的“遠方來”的能源,東部能源自給和西電東送相結合,不應坐等西部供應東部,而應轉變思路,進行能源自產自銷,持續提高能源自給比例。”

       

      未來我國將通過多能互補的大基地建設、跨區域特高壓外送和分布式新能源建設等方式,構建集中式與分布式并重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格局,促進新能源發展。
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安全靈活,新能源大規模應用的基礎

       

      新能源發電的波動性和間歇性要求電力系統必須具備靈活性。若電力系統欠缺靈活性,當常規電源的調節能力不足,無法滿足系統凈負荷的變化時,為了保證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,需要在用電需求不足時削減新能源出力,或是在用電高峰時期切除負荷,分別對應“棄風棄光”和“有序用電”的情況。這將會直接影響新能源的消納,制約新能源的發展。

       

      德國是新能源滲透率高的國家之一。2010年德國棄風率僅 0.33%,但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接近 30%,棄風率開始呈上升趨勢,到2016年,德國棄風率已經上升至 4.3% 。

       

      數據來源: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

      《京津冀與德國電力系統靈活性定量比較研究》

       

      2020年,我國風電+光伏發電量占比約9.5%,棄風率 3.5%,棄光率 2%。隨著我國新能源發電量占比的提升,棄風棄光壓力將持續增大,對電力系統靈活性的需求將愈發強烈。因此,需要從多個方面提高電力系統的安全性和靈活性。

       

      01

      擴大調節電源規模

       

      現有技術手段中,火電的靈活性改造能大幅改善系統靈活性。已建成的煤電機組通過熱電解耦、低壓穩燃等技術改造可將小穩定出力降至20%-30% 的額定容量,且單位千瓦投入僅高于需求側管理。在改善系統可靠性的同時,能夠促進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消納。

       

      02

      增加儲能容量

       

      未來以新能源為主體的電力系統,僅依靠火電的靈活性改造無法充分滿足靈活性需求。儲能作為一種柔性電力調節資源,可以改善和增強電力系統靈活性。在“供過于求”情景下,可以儲存多余的風電、光伏出力;在“供不應求”情景下,可以放電緩解短時電力短缺。

       

      數據來源:SolarPower Europe

       

      儲能系統在不同場景均發揮著重要作用:

      電源側:新能源+儲能、可再生能源制氫的模式有利于平抑新能源的出力波動,從而促進集中式新能源并網消納;

      電網側:抽水蓄能+新型儲能可以輔助電網實現調峰、調頻需求,提高穩定性;

      負荷側:可以利用市場機制(如分時電價、電力現貨交易、需求響應等)和分布式新能源結合提升電能清潔化水平,降低用電成本,也有利于保障負荷側供電的可靠性和連續性。

       

      03

      挖掘需求側資源

       

      電力系統要時刻保持供需平衡。傳統的做法是在負荷需求高時增加發電機組出力,但負荷高峰時段往往持續時間較短,為了滿足這部分需求而增加的發電和輸配電投資利用率很低,因此減少或者延遲需求側的電力負荷來實現供需平衡,這便是需求側響應的核心。

       

      通過固態技術實現數據采集,數據處理,終端控制一體化,可以預測并防止負荷激增。通過植入需求管理功能實時響應負載變化,可以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。

       

      2020年浙江省通過工廠、商場、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等電力用戶參與需求調節,運用市場手段匯聚了577萬千瓦削峰負荷、322萬千瓦填谷負荷的“資源池”,實現削峰填谷。相當于少建一座500萬千瓦級的大型電站。

       

      總而言之,在新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的低碳轉型進程中,擴大調節電源規模,對燃煤、燃氣電廠進行靈活性改造;增加儲能容量,包括抽水蓄能和新型儲能;挖掘需求側潛力,如需求側響應和虛擬電廠技術。將共同成為構建電網系統靈活性和穩定性的基礎,保障新能源大規模應用。

       


      聯系方式

      • 電  話:0592-6372630
      • 銷售經理:蘭順長
      • 手  機:18030129916
      • 微  信:180301299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