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menuitem id="ujwzr"><rt id="ujwzr"></rt></menuitem>
<dfn id="ujwzr"><i id="ujwzr"></i></dfn>
  • <menuitem id="ujwzr"><i id="ujwzr"><em id="ujwzr"></em></i></menuitem>
    <menu id="ujwzr"><tt id="ujwzr"><tfoot id="ujwzr"></tfoot></tt></menu>
    <menu id="ujwzr"><rp id="ujwzr"><dd id="ujwzr"></dd></rp></menu>
      <samp id="ujwzr"><i id="ujwzr"></i></samp>
      <menuitem id="ujwzr"><rt id="ujwzr"><em id="ujwzr"></em></rt></menuitem>
      <menuitem id="ujwzr"></menuitem>
      <menuitem id="ujwzr"><i id="ujwzr"><nobr id="ujwzr"></nobr></i></menuitem>
      <sup id="ujwzr"></sup>
      加入收藏 在線留言 聯系我們
      關注微信
      手機掃一掃 立刻聯系商家
      全國服務熱線18030129916
      公司新聞
      從日本2023年版《制造業白皮書》看全球制造業發展新趨勢
      發布時間: 2023-07-26 08:36 更新時間: 2024-12-30 13:30
      觀看從日本2023年版《制造業白皮書》看全球制造業發展新趨勢視頻

      2023年6月2日,日本發布2023年版《制造業白皮書》。這是自2002年以來,日本政府發布的第23份白皮書,該白皮書由日本經濟產業省、厚生勞動省和文部科學省共同撰寫。白皮書共分為兩大部分,部分描述日本制造業的現狀和挑戰;第二部分描述日本政府在過去一年推動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措施。

      本文將關注2023年版《制造業白皮書》中有關全球制造業新趨勢變化的情況,以及日本在這一新趨勢下將采取的行動。

      1、制造業國際環境的變化趨勢

      1.1 / 主要國家(地區)制造業的特點

      為了確認主要國家(地區)制造業在不斷變化的國際環境中的特點和國際競爭力,日本新能源與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(NEDO)2022年3月發布的《日本企業在物聯網服務和軟件領域的國際競爭地位》(《日系企業のモノと IT サービス、ソフトウェアの國際競爭ポジション》)報告中,選取了14個領域的803種終產品,以及6個關鍵技術領域的281種產品,分析了日本、中國、美國、歐洲和韓國等主要國家(地區)在全球市場中的優勢領域,以及在全球市場中的份額,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終產品、中間產品和零部件。

      14個終產品領域分別是:1.汽車(160種產品);2.飛機(19種產品);3.工業機械(136種產品);4.工業車輛(10種產品);5.家用電器(87種產品);6.移動電話(50種產品);7.OA設備(30種產品);8.網絡通信設備(54種產品);9.能源供應設施/設備(141種產品);10.醫療設備(47種產品);11.醫藥品(10種產品);12.檢驗分析儀器等(15種產品);13.住宅相關(6種產品);14.機器人(38種產品)。

      6個關鍵技術領域分別是:1.半導體(84種產品);2.存儲相關(37種產品);3.小型電動機(9種產品);4.電池相關(65種產品);5.LED相關(23種產品);6.材料(63種產品)。白皮書以2020年全球市場占有率在60%以上的品種數量為指標,排名依次是日本(220個)、美國(99個)、歐洲(50個)、中國(44個)。

      ? 日本制造業的特點:白皮書分析,根據上述數據,日本生產的主要產品數量為825個,全球市場占有率60%以上的品種數量為220個,銷售額超過1萬億日元的產品有18個。全球份額60%以上的品種遠超美國、歐洲和中國。其中約70%是電子類和汽車等零部件材料,是日本制造業的強項。銷售額超過1萬億日元的品種與美國、歐洲、中國相比較少,銷售額超過10萬億日元的品種只有汽車和混合動力車。白皮書分析稱,日本嚴重依賴汽車產業。日本制造業在零部件材料產品上具有優勢,但在銷售額較大的終端產品方面,除汽車以外的其他領域,與美國、歐洲和中國相比,銷售額和全球份額較小,且品種也較少。

      ? 美國制造業的特點:數據顯示,美國生產的主要產品數量為576個,全球市場占有率60%以上的品種數量有99個。銷售額1萬億日元以上的品種有33個,與日本、歐洲、中國相比是多的。在全球市場份額超過60%的產品中,邏輯IC和MOS型微型計算機等電子元器件材料約占40%。全球市場占有率60%以上且銷售額超過1萬億日元的品種有11個,包括邏輯IC及零部件等。銷售額超過10萬億日元的品種涉及醫藥、汽車、手機及零部件等多個領域,美國制造業從零部件到終產品,均具有優勢。

      ? 歐洲制造業的特點:歐洲生產的主要產品數量為497個,世界市場占有率60%以上的品種數量為50個,銷售額超過1萬億日元的品種為25個。在世界市場占有率60%以上的品種中,汽車用零部件材料產品有18個,其中包括銷售額超過1萬億日元的飛機機身。銷售額1萬億日元以上的品類中,10萬億日元以上的是汽車、醫藥品和碳鋼。歐洲在汽車和醫藥類產品領域具有優勢。

      ? 中國制造業的特點:白皮書分析稱,中國生產的主要產品數量為474個,占世界市場份額60%以上的品種數量有44個,銷售額超過1萬億日元的品種有28個。在全球市場份額60%以上的產品中,電子類的零部件材料約占一半。在銷售額超過1萬億日元的品種中,碳鋼、汽車、手機、電動汽車的銷售額超過10萬億日元,此外還有家用空調、家用冷凍冰箱等多個電子類終端產品。中國制造業的特點是在汽車和電子類終端產品領域具有優勢。

      1.2 / 制造業的國際趨勢變化

      白皮書稱,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在全球工廠中所選出的“燈塔工廠”(即具有榜樣性的制造工廠),截至2023年1月,共有132家工廠入選。入選工廠的共同點為:通過利用數字技術,跨越企業壁壘,優化整個供應鏈,從而提高生產率,抓住市場需求開展靈活生產,提高能源效率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。因此,作為制造業先進性的評價因素,不僅重視整體生產效率,還強調實現數字轉型(DX)和綠色轉型(GX)等“全面優化”能力。

      從入選工廠總部所在國家的具體情況看,美國位居首位,有18家企業36個基地入選(包括強生10個基地、寶潔6個基地、西部數據5個基地等);其次是中國大陸,有14家企業25個基地入選(包括海爾6個基地、美的5個基地等),2023年1月新增“燈塔工廠”中中國大陸有7家工廠入選,分別是工業富聯深圳工廠、海爾合肥工廠、上海華誼新材料工廠、聯想合肥工廠、億滋蘇州工廠、聯合利華天津工廠、緯創資通中山工廠;德國位居全球第三,有8家企業14個基地入選(包括博世4個基地、漢高3個基地、西門子2個基地等)。日本僅有2家企業2個基地入選(包括日立1個基地和三井海洋開發1個基地)。白皮書分析認為,日本制造業意識到需要認清全球制造業的新動向,即未來要通過數字轉型(DX)和綠色轉型(GX)實現整體優化。

      1.3 / 實現“碳中和”的國際趨勢

      白皮書稱,全球氣候異常和大規模自然災害不斷增加,應對氣候變化成為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。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宣布“碳中和”目標,全球實現脫碳的趨勢日益高漲。2022年,除了COP27(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》締約方第27屆會議)會議的召開和各國政府的努力外,國際上關于工業脫碳倡議的討論日益活躍。

      自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后,全球能源價格暴漲。歐盟制定了在10年內通過官民合作實現目標約合140萬億日元投資的支持政策。美國除了出臺《基礎設施投資法案》外,還在2022年8月發布10年間計劃投資約合50萬億日元的《通脹削減法案》,制定了舉全國之力促進脫碳投資的支持政策。

      ? 七國集團(G7)主導的工業脫碳:為加強工業脫碳相關合作,2021年由七國集團輪值主席國英國以及美國主導,啟動了“工業脫碳議程(IDA)”,以幫助制造商向凈零材料生產轉型。2022年,以輪值主席國德國為中心,聚焦鋼鐵和水泥領域,成果體現在七國集團的氣候與能源部長會議成果文件中。其中,作為主要成果,國際能源署(IEA)報告《七國集團成員實現重工業凈零排放》中提出將“凈零排放材料生產”的定義作為“出發點”的同時,開發了“政策工具箱”,即支持制造商向凈零材料生產轉型的政策清單。

      ? 聯合國機構主導的工業脫碳倡議:2021年6月,在全球29個成員國的清潔能源部長會議(CEM)中,由英國和印度主導成立了工業深度脫碳倡議(IDDI),旨在提振包括鋼鐵和水泥在內的低碳排放材料市場。參與IDDI的政府可以根據各國情況,做出由4個項目組成的“綠色公共采購承諾”。日本在2022年11月的COP27(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》締約方第27屆會議)上宣布加入IDDI。可見,低碳、凈零排放、脫碳是未來工業發展的主要方向。

      2、全球制造業新格局演進下日本制造業的趨勢

      2.1 / 日本制造業發展情況

      2021年,制造業約占日本GDP的20%,仍發揮著支撐日本經濟核心產業的作用。根據財務省發布的《企業統計調查》,2021年日本制造業整體營業利潤約為18萬億日元,為近10年來高,2022年制造業整體營業利潤約為19萬億日元,超過上年。

      影響日本制造業營商環境的變化因素包括 :2021年**疫情蔓延,半導體、零部件和材料的短缺,2022年原材料和能源價格飆升,俄烏沖突等。從制造商對上述變化因素及其對企業影響的調查來看,約90%的受訪者認為是“原材料(資源)價格上漲”,約80%認為是“能源價格上漲”。根據2021年的調查結果,約一半的受訪者認為是“原材料價格(資源價格)上漲”“**疫情蔓延”“勞動力短缺”和“半導體短缺”四項。根據2022年的調查結果,約一半的受訪者認為是“原材料價格(資源價格)上漲”“**疫情蔓延”“半導體短缺”“勞動力短缺”等六項。此外,與2021年相比,2022年選擇“匯率波動”的受訪者比例增加一倍以上。由此可見,原材料和能源價格飆升、匯率波動等因素對2022年日本制造業企業的影響大。

      2.2 / 日本制造業生產基地轉移的趨勢

      從日本制造業企業近期轉移生產基地的調查結果看,近一年進行生產基地轉移(國內回歸、海外轉移)的企業中,從中國回歸日本本土的企業多(從中國回歸日本本土的企業有113家,向中國轉移的日本企業有70家)。此外,向東盟國家新增海外轉移數量超過回歸日本本土的數量(從東盟國家回歸日本本土的企業為36家,向東盟國家轉移企業為57家)。

      來源:三菱UFJ研究咨詢公司《日本制造業課題和應對的方向性調查》2023年3月

      從近一年轉移的原因來看,關于回歸日本本土的主要原因,很多日本制造企業表示是為了應對**疫情,試圖強化日本國內生產基地。而關于海外轉移的主要原因,很多制造企業列舉了“消費地生產”“勞動者數量”等主要原因,可以看出日本制造業企業對海外勞動力和市場的期待依然很大。

      對于未來日本國內生產基地與海外基地的角色分工,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,將日本國內生產基地視為創造新技術和新產品基地的占比大。此外,在維持/擴大國內生產基地時,約60%的制造商將“確保工廠工人”或“確保技術人員和熟練技能人員”作為希望日本政府改善的環境因素,稱勞動力短缺是一個挑戰。

      2.3 / 日本政府大力推動制造業基礎技術的產業振興和前沿技術研發

      白皮書認為,在國際上,隨著確保半導體等戰略性物資和關鍵技術的重要性增加,各國都在加強確保經濟安全的措施,這也成為日本的重要課題。2022年5月,日本參議院全體會議表決通過《經濟安全保障促進法案》。2022年12月,日本政府將抗菌藥、肥料、永磁體、機床和工業機器人、半導體、蓄電池等11類指定為特定重要商品。針對11類“特定重要商品”,日本逐一制定了“確保穩定供應的指導方針”,正在通過對私營企業的支持,推進確保穩定供應的工作。

      日本政府促進制造業基礎技術的產業振興相關舉措還包括:普及具有高環境性能的產品;推進新產業集群或強化現有產業集群的功能,加強與新興產業相關的支撐功能;加強網絡安全;推動戰略性標準化認證;加強供應鏈韌性;確保能源和原材料穩定供應等。

      此外,根據日本第六次科學技術和創新基本計劃提出以未來目標為導向,推導出解決方案,并據此制定政策,通過創新推動社會變革。日本正在大力推動創新型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物聯網、材料、光學/量子技術、環境能源等對未來社會至關重要的關鍵前沿技術的研發。

      3、結語

      從日本2023年《制造業白皮書》中,我們看到了全球制造業發展的新趨勢,即“在有效利用既有優勢的同時,優化供應鏈,增強競爭力”“通過擴大對數字轉型(DX)的投資和推動創新,提高生產率、增加利潤,創造良性循環,對實現綠色轉型(GX)至關重要”。

      白皮書強調,鑒于目前國際形勢不穩、去碳化和勞動力短缺等因素帶來的供應鏈中斷風險加大,將加快基礎技術和前沿技術的布局,并提出“增強供應鏈韌性來確保產能穩定”“實現全供應鏈的碳足跡可視化”“通過節省勞動力和自動化提高生產率和實現節能”“通過數字技術,實現全供應鏈的可視化和共同協作”等重要舉措。上述舉措是日本制造業的未來動向,但也具有一定代表性,數字化、脫碳、供應鏈安全等是今后全球制造業都將關注的問題。


      聯系方式

      • 電  話:0592-6372630
      • 銷售經理:蘭順長
      • 手  機:18030129916
      • 微  信:180301299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