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menuitem id="ujwzr"><rt id="ujwzr"></rt></menuitem>
<dfn id="ujwzr"><i id="ujwzr"></i></dfn>
  • <menuitem id="ujwzr"><i id="ujwzr"><em id="ujwzr"></em></i></menuitem>
    <menu id="ujwzr"><tt id="ujwzr"><tfoot id="ujwzr"></tfoot></tt></menu>
    <menu id="ujwzr"><rp id="ujwzr"><dd id="ujwzr"></dd></rp></menu>
      <samp id="ujwzr"><i id="ujwzr"></i></samp>
      <menuitem id="ujwzr"><rt id="ujwzr"><em id="ujwzr"></em></rt></menuitem>
      <menuitem id="ujwzr"></menuitem>
      <menuitem id="ujwzr"><i id="ujwzr"><nobr id="ujwzr"></nobr></i></menuitem>
      <sup id="ujwzr"></sup>
      加入收藏 在線留言 聯系我們
      關注微信
      手機掃一掃 立刻聯系商家
      全國服務熱線18030129916
      公司新聞
      工業云制造平臺為何落地難?專家:面臨工業場景復雜、盈利模式尚未形成等問題
      發布時間: 2023-06-07 09:08 更新時間: 2024-12-31 13:30
      觀看工業云制造平臺為何落地難?專家:面臨工業場景復雜、盈利模式尚未形成等問題視頻

      “工業云制造的關鍵是要讓服務在云端跑起來,不僅僅指內存、帶寬等軟件服務,也指機器人、機床等硬件服務。”

   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劉永奎在近日舉辦的2023年工業云制造創新聯盟大會暨云制造核心技術研討會議上表示。這一會議由工業云制造創新聯盟主辦,工業云制造(四川)創新中心有限公司承辦。

      劉永奎所說的服務在云端“跑”起來,其實就是指制造資源在云端進行管理、調配,形成一種動態、彈性的狀態,從而提高生產的效率。正如工業云制造創新聯盟秘書長劉剛在會議中所提到的,工業云制造作為一種新的生產方式,通過跨行業、跨領域、跨地域的協同創新制造網絡,打破了行業壁壘,推進了產業融合,是實現新型工業化的關鍵支撐。

      實際上,工業云制造早在2009年就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團隊提出,要早于工業互聯網、工業4.0等更耳熟能詳的概念,但似乎在大眾中的認知度并不高,在企業落地也面臨不少的挑戰。

      2023年工業云制造創新聯盟大會暨云制造核心技術研討會議 每經記者 范芊芊 攝

      “云制造的關鍵是要讓服務在云端跑起來”

      去年11月,工信部批復組建國家石墨烯創新中心、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、國家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等3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,至此圍繞36個重點建設領域,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已有26家。根據工信部的計劃,擬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。

      在周受欽看來,目前工信部批復的26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都是務實的。例如光電子、機器人、燃氣輪機等,都是一個個非常具體的名詞。周受欽是工業云制造(四川)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的教授,后者是國內工業云制造領域省級創新中心。

      工業云制造也同樣是36個重點領域之一。截至目前,工業云制造創新中心還未獲工信部批復。周受欽認為,背后的關鍵在于要將工業云制造落到一個名詞上,落到一個具體的東西上,因此需要考慮的是工業云制造的關鍵共性技術是什么。“產業的關鍵問題帶來產業的需求,后下沉到技術,這一技術一定是關鍵的共性技術,看得見摸得著,可量化,有具體的性能指標。”

      要想理解工業云制造的關鍵共性技術,首先要理解工業云制造這一概念。實際上,早在200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團隊就提出了這一概念,區別于美國的工業互聯網,德國的工業4.0,這是一個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概念。“工業云制造是中國在新工業環境下解決智能系統的一個方案。”西南石油大學副教授郭亮在現場表示。

      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劉永奎看來,之所以提出云制造這一概念,其一是我國制造資源量大、面廣,如何將資源撮合起來,形成共享協同。其二是云計算出現后,業內考慮計算能不能遷移到制造中。“這是一個很自然的想法,但制造和計算的差別太大,制造分場景,不同的場景需要不同的虛擬化方法,因此要從云計算的角度理解云制造,從制造的角度看云制造。”

      劉永奎強調,云制造的關鍵是要讓服務在云端“跑”起來,不僅僅指內存、帶寬等軟件服務,也指機器人、機床等硬件服務,“硬件服務是一個難點,云制造強調設備之間在云端以服務的形式進行自由組合。”

      服務也是與會嘉賓頻繁提到的一個關鍵詞,云制造的核心就是一種服務模式,通過云端資源的管理、調配從而實現一個虛擬的云工廠,服務于上層的制造生產應用。“與工業互聯網相比,工業云制造更側重制造資源服務。”同濟大學研究員凌衛青表示。

      工業云制造賦能生產還有哪些工作要做?

      實際上,無論是工業互聯網、工業4.0,還是工業云制造,理念和技術架構并沒有太大區別,本質還是要回歸到制造,真正利用技術賦能制造生產,讓生產變得更簡單。工業制造是一個復雜的場景,涉及到諸多的環節,需要頂層架構的搭建,也需要技術在實際場景中賦能。

      標識解析體系就是頂層架構中的關鍵一環。去年11月,工信部宣布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——“5+2”國家節點全面建成。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網絡研究所副所長張旭介紹,目前國內標識解析體系從起步期進入了發展期,從二級節點建設進入到企業節點建設階段。

      那么這對于工業云制造而言有哪些意義?張旭表示,傳統制造中,生產企業管理供應鏈,原來要么是內部編碼,要么是供應商自己編,要么是主機廠重新賦碼,這樣很難達到協同作用。“我曾經和一個消費電子企業(交流),公司有2000多家供應商,由于消費電子用戶體驗非常高,所以(供應商)都需要把數據同步給公司,數據會使用很多種編碼,主要依靠接口傳遞信息,造成公司需要有一個很大的團隊來維護這個接口。”

      “如果行業上下游協同,遵守一個標準的協議。即使數據不打通,也能通過標識解析的橋梁把數據共享。”張旭表示,我覺得這是未來云制造中一個非常基礎的工作。

      而對于類似工業云制造平臺如何利用技術真正賦能工業制造,凌衛青以工業互聯網平臺Predix為例提出平臺建設面臨的幾大挑戰。其一是工業現場、協議很多,要去解決各種企業復雜的工業設備、連接、協議轉換等問題,需要有一個強大的全球合作伙伴來完成,不是一家企業能完成的;其二是構建平臺后,Predix既是平臺的擁有者,還是平臺的用戶,到底是裁判員還是運動員,要把角色定位好;其三是數據安全與隱私性如何保障;其四是閉環盈利模式尚未形成,“平臺搭建得再好,終還是要生存、自己造血。”


      聯系方式

      • 電  話:0592-6372630
      • 銷售經理:蘭順長
      • 手  機:18030129916
      • 微  信:18030129916